中国每年广告总投入超过一千亿元,可是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!
垄断或半垄断行业的企业不必去分析(比如电信、烟草、航空、石油等行业),因为其巨额的广告投入背后有巨额的垄断利润支持,谈不上营销的科学投入产出,因为其广告投放的因素往往有政治考量的部分。比如一个生产拖拉机的企业在凤凰卫视大做广告。有多少买拖拉机的农民能看到连大城市都极少落地的凤凰卫视呢?
我们来看一下竞争性行业的一些企业的广告运作及其结果!
一个在中国电视上投放9000万广告的药品,这个企业一年下来只实现销售回款7000万,亏损之惨重可想而知;
一个在北京市场投放广告高达一千万的一瓶饮料,销售回款只有二百万;
中国一个著名的白酒企业在中国一个著名的电视台投放3000万的广告费,寄希望在其广泛的网络和良好的品牌基础上推广成功一个新产品,结果这瓶酒只卖了不到2000万;
有一次,一个电视台广告部的主任跟我讲,有一个中国牛奶企业很有魄力,在他的电视台每月投放的广告高达3000多万。我问:“是中国那几个大品牌吗?”他说是个新品牌。于是我就跟他讲:“你做点好事,让他不要再投了,投了也是白投”。
他反驳我说:“这个企业家很有魄力”。我说:“有魄力是一回事情,按没按照营销的基本规则做事是另外一回事”。我告诉那位广告部领导:“这个企业如果这样做的话,它的广告投入不会超过3个月。”他不相信。
我为什么判断这个企业支撑不了三个月年呢?
对于一瓶新牛奶产品上市,消费者会有几个问题:这是哪儿产的牛奶?结果他是山西产的。消费者就会有一个困惑,一个生产黑的东西的地方(煤和醋)怎么会生产出好的白色牛奶来呢?
假设消费者对产地认知这一关越过去了,消费者会接着问:你的牛奶和别的企业有什么不同?于是他的广告告诉我们:这是海洋生物牛奶。
消费者就会接着问:你那个地方有海洋吗?没有!
消费者还要接着问:如果你那儿没有海洋,那你那个地方是高科技的生物技术的地区吗?结果山西也不是。
所以消费者接受这瓶来自山西的海洋生物牛奶的可能性有几成?
每个月几千万的广告投入不可谓力度不大。但这个企业的营销结果被我不幸而言中,连第三个月的广告也不投了。广告没有继续投放的原因是企业的回款无法支撑广告的继续投入。
这个雄心勃勃运作全国性品牌的企业,消费者已经很难在中国的市场上看到它的产品了。
很多的人和很多的企业还将营销和广告等同,这实在是一个不断伤害我们中国企业的重大的误区!
我们在给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法国百吉福集团进行营销咨询服务时,这个企业的老总告诉我们:他们在全球几乎是不打电视广告。
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认为:一个大打广告的企业,其营销执行力一定是比较弱的。
当企业在电视上大打广告的时候,销售人拜访经销商、下游网络和终段的积极性就会相对弱化。他们就会想:反正你有广告拉着,我着什么急!企业的决策人员对市场的敏感度和责任心就会下降。他们会过多的依赖广告,认为广告是调动消费者的主要工具,而忽视产品的设计、生产的品质等。这个具有130多年的世界性企业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思考的。
事实上世界成功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不打电视广告的。他们不也照样成为世界500强或者著名的企业!
广告是营销之树上的花朵,而不是营销之根。人们往往被花朵绚烂的颜色所迷惑,而将他当成一切!
营销之争是产品之争吗?
责任编辑:赞伯营销网
Copyright @ 2010-2018 zanbo.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
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& 赞伯营销管理咨询策划机构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:010-82525588 邮箱:zanbo@zanbo.com
网站备案:京icp备1202698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