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营销咨询航母

25年实战 / 1000+客户 / 2000000+学员 / 5000000+读者 / 影响中国几万亿GDP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商道问路 > 中国经济进入强制疗伤时代:“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走反了”

  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,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,但是经济政策的执行过程中,过度强调刺激消费,却令中国经济伤痛不断,遍体鳞伤。

  通过各种措施拉动内需,已经实行了一些年头,似乎对于消费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行动的促进有积极的推进作用。但是,在多年的市场营销实践中,我却产生了和主流经济思想不同的看法。我觉得,中国经济不是需求出了问题,不是迎合或者推动需求增长的政策和行为就全是正确的,中国市场恰恰是供给出了问题。而且,更令人忧虑的是,过度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,几乎是以一种强制力在拉动消费,导致中国经济呈现几大恶果:

  首先,过度的刺激需求导致供给质量低劣。盲目且错误的刺激消费,导致供给混乱,产品质量低下。当人们消费需求被鼓动后,社会供给量就显得捉襟见肘。为了弥补消费量和供给量的差额,一些企业开始不再产品品质管理,不愿意抓好产品质量体系建设,而是一味地追求产量,这直接导致供给陷入巨大的混乱状态。人们日常消费频率和数量最高的产品,米面油、肉蛋奶等,都曾出现过非常严重的问题,虽然有许多企业为此付出了破产、倒闭的代价,但是有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妥善和有效解决。

  其次,过度刺激需求导致供给价格畸形,价格与价值相互背离价格的畸形在房地产市场表现尤为突出。大量地产项目涌入市场,但是价格却依旧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承受不起的,房价可以说高的离谱。而且,即便一套房子售价达到500万了,其实品质却远未达到500万的价值。消费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,越买越恐惧,越恐惧越买,结果房价越来越贵。即便在中国局部城市出现所谓“鬼城”,房价甚至被腰斩后,房价畸高的情况依旧存在。

  第三,过度的刺激内需导致了生存环境恶化。发展汽车产业导致了交通拥堵,污染严重;大量低质量的,甚至有害的产品大量充斥于中国市场,比如说乳品、饮料、酒水等,消费者几乎置身于消费陷阱无所不在的恶劣环境中。如今,大城市里存在一种怪现象,人们怀里揣着大把的钱,开着昂贵的汽车,却不得不呼吸着日渐被污染的空气、水和食品。

  这种强力刺激消费的经济状态怎么能持续呢!

  从上述几点来说,过度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走反了,正在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福祉越来越远。国家为了促进GDP和就业,几乎不顾一切,大量的政策发布和市场手段,将发展寄托于人们需求欲望的发掘和释放上,其实是搞反了。

  如今中国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,已经进入冰点。供给和需求陷入一种僵局,整个中国经济越来越像寒冬中被冰冻的身体,处于僵化状态。

  什么叫冬天?冰雪没有消融,无法耕作,人们只能等待。等待事实上就是大地在疗伤和准备苏醒的状态。

  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抓好供给和需求两大板块,政府大力提倡抓需求,不下大力气搞好供给其实是错误了。市场供给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,市场上的产品品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,最后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、水、食物、生态环境等都遭到破坏。

  就拿房地产来说,政府为了刺激消费,曾经支持银行,鼓励消费者以零首付、零利率购房。结果是导致人们不顾一切地买房,花光了积蓄,透支了购买能力,并进一步推高了房价。由此,房地产开始畸形发展,买卖土地也成为许多地方政府打造光鲜财务报表的重要手段。近两年来,政府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政策,控制房地产价格暴涨,但是市场却在唱反调,多轮次的调控政策相继落空,房价依旧在稳步上涨。从市场层面来看,持续上涨的房价依旧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,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,许多人依旧对房产投资抱有巨大的期望,并继续倾全力加入购房一族。

  当中国许多中产阶级家庭都无力再次购买昂贵的房产时,对于更多的刚需群体来说,房子已然从生活必需品变为奢侈品,甚至要倾尽家族几代人的积累,才能在大城市购得一套房产。

  再次回到供给层面来看,不管是政策方法错了也好,还是供给引发的恐惧也罢,说到底还是人们需求的高质量的、合理价格的产品没有出现,供给和需求的根本性矛盾依旧无法调和。

  过度刺激消费,产品质量低下,生存环境恶化都是严峻的事实。高价的东西买不起,消费得起的东西质量又存在问题,中国人的整体生存环境如果不得到矫正,势必持续恶化,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。

  以刺激内需为方法的经济政策,在历史上也多次被证明是屡屡受挫的。政策刚刚实施的时候,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,但是当问题持续出现时,却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来补偿它。大力刺激消费,导致中国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间矛盾持续恶化,伤害了中国经济的根本。

  中国经济的发展,不能再过度追求速度,以环境破坏为代价,考验社会现实承受力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然不可持续,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必须在促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构建新的平衡。

  现实的矛盾冲突,社会发展的压力,经济模式的弊端,中国人的梦想,都迫使我们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回顾和反思。这时,必须要停下来,审视“病情”,积极“疗伤”,为更长远的发展积蓄新的力量。

  【本文核心观点出自在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路长全教授

  责任编辑:admin

分享到:

关闭
  1. 赞伯首页
  2. 赞伯历程
  3. 赞伯思想
  4. 赞伯动态
  5. 设计欣赏
  6. 赞伯商城
  7. 赞伯招聘
  8.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@ 2010-2018 zanbo.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

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& 赞伯营销管理咨询策划机构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:010-82525588 邮箱:zanbo@zanbo.com

网站备案:京icp备1202698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