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这个弱女子的骂声震惊了中国?
导读
免费模式实际上把人性的恶放大到极致,如果没有约束,最后会形成全系统崩盘,这是今天中国商业构建应该破除的迷信!
近日,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,云南女导游因所带游客购物过少,大骂游客没良心,引发舆论一片声讨。
上至旅游总局,下至地方政府,都对她进行了严格的处罚,好像所有的罪责都在这个导游身上,如果我们社会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认知上,那这个社会也太浅薄和无知了。
一个导游本是以服务客户为天职,她却到了一种忍无可忍,甚至开口辱骂的地步,而且骂的那么难听,而且带着威胁,那她背后有多少伤感、委屈和愤怒?她到底在控诉什么?
1元旅游团、超低价旅游团,或者说“免费模式”让整个个旅游行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,因为免费模式破坏了整个旅游产业链。
我们来剖析一下——
首先免费旅游对于消费者来说,表面上是很开心的。
但是旅游公司怎么生存呢,导游费谁出呢,机票费谁出呢,住宿、吃饭总要有人给钱吧,钱从哪来呢?
不是说“羊毛出在狗身上,猪来买单”吗?但最后的“猪”仍然是消费者。
免费模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得旅游整个链条都不满意。
旅游公司不满意,因为这种超低价竞争使得他们难以盈利甚至生存都成问题。
导游不满意,因为旅游公司为了压缩成本一定是降低导游的基本待遇,导游只能靠购物的抽成为生。
航空公司不满意,因为旅游公司一定拼命压低游客的机票价格。
旅游景点不满意,因为靠低价吸引来的游客一定不愿意多买东西。
消费者最终也不满意,因为导游为了生存,一定想尽办法让他们购物,自己都吃不饱哪有心思考虑游客的旅途体验;旅游公司为了压缩成本一定选择晚上的航班、最差的宾馆、最便宜的饭菜;而且最后这个钱仍然要消费者来买单,这一刀下去就不是削你一块肉,而是砍断你一条腿,所以旅游体验一定是极坏的。
旅游公司不满意,导游不满意,航空公司不满意,旅游景点不满意,最后消费者也不满意,这就是免费模式带来的最终结果。
免费模式实际上把人性的恶放大到极致,而且没有约束。最后就会形成全系统崩溃,全系统不满意。
免费模式破坏了整个产业链的生态环境,它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模式,把水抽干了,把鱼吃掉,是不可持续的!
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“免费模式”已经成了一种时尚,似乎任何商业模式不跟免费沾点边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讲,但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将非常有害。
看似免费的东西,实际上你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。
比如你有机会吃一顿免费的午餐,你一定会遇到额外的门槛,如要提前预定,要接受既定的菜品等等,你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就是时间以及忍受不想吃的菜品的成本。
免费模式是无法持续的,最多是短期的噱头,它最终一定会导入一个付费模式,因为没有一个商家能靠免费让自己生存下来。
比如互联网消息查询是免费的,但最后却变成了一种高端付费,明明是你的信息,如果你不付费就不给你往上放。
比如某知名电商平台就是靠免费起家,但是后来为了盈利,一定要再开发一个收费的平台。免费模式是无法成为长久竞争力的,它最多是一个战术,而不是一个战略。
从某种意义上所有免费都是陷阱,因为它违背经济学最基本的商业逻辑!
其实这次事件在旅游行业中早已屡见不鲜,这也是许多其他行业乱象的沧海一粟。免费模式带来的一系列商业生态问题以及由此催生出各种奇葩事件,如不深入根治,只会让这类事件一再上演。
免费模式像一个疮,已经长到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,这一事件的爆发正如同疮里的脓被挤了出来,被人们所看到。
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弱女子的骂声能惊动整个社会,迅速成为焦点,并让政府用最快的速度反应的原因。
后续报道说这个导游已经被停职反省,难道该反省的仅仅是这个弱女子吗?
路长全观点:
我们中国营销一定不要建立在陷阱的基础上,而要建立在为消费者老老实实服务,提高品质和价值上。如果我们完全把免费当成救命稻草,那么中国商业将变得一塌糊涂、一地鸡毛!
责任编辑:admin